发布时间:2024-06-14 点击次数:
2025年6月1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世界”名师讲学系列讲座第56讲——“新形势下的翻译研究:选题、路径与方法” ,在一办公楼221会议室顺利开讲。此次讲座聚焦翻译研究的前沿方向,助力师生把握翻译研究新趋势,提升翻译学术水平。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文兰芳院长主持,学院专任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杨平教授围绕新形势下翻译研究展开深入分享,先是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指出翻译学科创新发展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回应国家与时代现实需求,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在阐述翻译研究具体方向时,杨教授强调要立足汉外翻译实践,汇通古今中外译论实现融合创新,从历时共时、传统现代、中国与国外等维度,通过继承、借鉴、跨学科等方式推进研究。同时,详细剖析翻译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明确翻译研究本体属性,说明跨学科视角与方法可助力理论创新,但需合理分析借鉴,以实现有效整合利用。随后,杨教授还谈及翻译研究的拓展方向,如从侧重文学翻译向应用翻译拓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的新增长点,包括翻译主体、文本属性等方面的变化,还有研究对象拓展对研究路径、方法和资源的促进作用,涉及跨学科研究及翻译过程实证研究阶段的方法转变等内容。
讲解过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记录,积极思考。在互动环节,大家就翻译研究中的困惑与杨平教授交流,教授耐心答疑解惑,现场氛围热烈,学术探讨氛围浓厚。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与翻译学权威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师生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视野,助力提升学院翻译学术研究水平,也为学校翻译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的学术研讨氛围,推动翻译教学与研究不断向前迈进。(供稿:金文雅)
杨平: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兼任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