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茶乡智行团成员们在带队老师陈涛带领下,抵达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开展茶文化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历史、工艺演进及文化传承现状,助力乡村振兴。
茶俗博物馆 溯千年茶韵
深入茶俗博物馆,溯源千年茶韵。调研首站,团队在松阳坪村党总支书记陈一球的指引下,重点调研了松阳坪村茶俗博物馆。馆藏系统呈现了当地1700余年的茶叶种植史与工艺演进历程。从西晋时期“原始炒一”(铁锅炒青、竹编揉茶、焙篓烘茶)的古朴技法,到近代木制揉茶机、五十年代水车动力应用,直至七十年代电动化制茶的飞跃,清晰勾勒出传统制茶技艺随时代科技发展的深刻变迁。同时,博物馆详实呈现了当地特色茶类谱系,特别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桃源红茶”及其“条索紧细、乌润显毫、甜香持久、汤色红亮带金圈、冷后浑明显”的顶级品质特征,以及“崖边野茶”、黑茶、毛尖茶(民间茶)等,印证了“茶祖在湘,桃源有名”的深厚文化底蕴。馆内珍贵的湘黔古道茶叶贸易史料与影像,更凸显了桃源茶作为历史上重要文化贸易载体的角色。
话传承发展 献高校智慧
博物馆内关于湘黔古道茶叶贸易的历史记载与影像资料,引发了团队成员对茶文化传承的思考。智行团成员欧阳啸天表示:“桃源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技艺与文化,值得深入学习和传承。”
陈一球书记对调研团队表示欢迎:“期待高校的智慧为松阳坪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茶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陈涛老师总结道:“此行收集了大量关于茶史、茶俗、工艺的资料,团队将依托专业背景,围绕茶文化挖掘、工艺传承、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等方向深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议,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
此次调研,不仅为湖南工商大学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更将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赋能桃源茶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奠定一定的基础。(计算机学院 文/胡洋 于川强 欧阳啸天 图/张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