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孙哲南教授来校主讲“麓山大讲堂之创新论坛”第51讲暨“麓山智汇讲坛”第40讲,讲座主题“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讲座线下会场设在湘江楼1720会议室,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执行院长周鲜成教授主持讲座。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专任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计300余人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聆听了讲座。
孙哲南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的发展,理论、技术和应用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驱动力,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然后,孙教授详细介绍了两大类人工智能模型: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他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生成内容种类多、真实感强,在医疗健康、生命科学、法律咨询、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渗透。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存在有内容无细节、其字不识其意的局限性,以及算法内生安全、生成技术滥用等风险。此外,孙教授还简要从实现方案、发展现状、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具身智能,他认为,具身智能当前呈现“技术突破驱动多场景落地、政策与资本双轮助推”的快速发展态势。最后,孙哲南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对大家提出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讲座内容对师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孙哲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 Fellow和IAPR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tric, Behavior, and Identity Science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300多篇,获得超过14000次Google学术引用和2000次SCI他引,H因子62,授权发明专利6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孵化了三家高科技企业,并在军事、公安、煤矿、手机、银行等领域推广应用。